中國改革網(wǎng) 2024-11-12 12:37:13
深秋的巴山蜀水,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碧水藍天。走進“天府之國”,無論是城市與鄉(xiāng)間,總能感受詩意濃濃的巴蜀文化韻味。
四川,簡稱“蜀”。從“葵中蠶也”到“上目下蟲”,一個蜀字背后,是巴蜀文明燦爛輝煌的演變。
參加今年“萬千氣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訪活動,本報記者深切感受到了巴蜀文化中多彩非遺、千年蜀道、魅力石窟的活色生香與韻味悠長,仿佛經(jīng)歷了一場跨越千年時空的洗禮。
與歷史對話:文明綿延傳承
“開窯了!”在雅安滎經(jīng)縣,邂逅一場“泥與火”的交融。隨著燒窯師傅的這一嗓子,一件件精美的黑砂制品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據(jù)了解,滎經(jīng)黑砂燒制有著2300年的歷史,獨成一派,沉淀為今日“東有紫砂,西有黑砂”的局面,與宜興紫砂媲美,成為國家級非遺。
泥土生萬物,醞釀人間煙火。非遺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四川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歷史底蘊深厚,文化遺產璀璨,在一個個非遺傳承中,將巴蜀文化發(fā)揚光大。
“這是平面竹編、瓷胎竹編、竹燈籠、竹家具……”在眉山市青神縣的中國竹藝城,一根竹子,從破土而出的筍,經(jīng)雨水滋潤生長成材,再到匠人手中,成為非遺產品,把巴蜀文化故事娓娓道來……
蜿蜒蜀道翠云廊,古柏參天十萬蒼。秋日陽光下的廣元劍閣縣的翠云廊,光線穿過林隙,灑下一個個光圈,一場與歷史的對話場景在這里上演——當你觸摸古蜀道上滿是歲月痕跡的青石,追尋那一幕幕塵煙往事時,那均齡1050年、最高樹齡達2300年的劍閣柏和帥大柏,依舊展現(xiàn)出生生不息、郁郁蔥蔥的生命力。
一路行走,一路感懷,一路與歷史對話,一路聽著光陰的故事——巴將蜀相、一脈相承,紅色基因、不勝不休。四川歷史悠久、珍品薈萃,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三星堆沉睡數(shù)千年,一醒驚天下……古韻悠長的巴蜀文化正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和數(shù)字攜手:讓文物活起來
數(shù)字賦能,讓文物“活”起來。近年來,四川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展現(xiàn)中華文明的璀璨與價值,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打造永不落幕的博物館。
走進三星堆博物館,不僅能看到陳列在櫥窗中的青銅器、金杖、面具等古蜀文明的“遺珠”,還能通過掃描二維碼,讓冷冰冰的文物變得“有血有肉有溫度”。
10月25日,三星堆博物館與成都航空攜手打造的ARJ21飛機“三星堆號”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首飛,開啟了一段文化與科技的奇幻之旅。古蜀先民用目光丈量天地,而今夢想照進現(xiàn)實。
今年首個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爆火全球。該游戲以對山川河岳、傳統(tǒng)古建的精細還原,為文旅行業(yè)提供了新的爆點,四川安岳石窟就是其取景地之一。“歡迎來到安岳石窟數(shù)字化展示中心,我們建設這個項目,希望通過數(shù)字化手段,將石窟文化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給游客。”安岳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婭說。
據(jù)介紹,作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重點項目,安岳石窟數(shù)字化展示中心總投資約15億元,通過數(shù)字賦能,不僅可以對石窟的病害進行更精確的監(jiān)測和檢測,實現(xiàn)更好的修復和保護,還可以起到“向導”作用,讓游客根據(jù)需要選擇參觀石窟的旅游路線。
在“中國漢闕之鄉(xiāng)”渠縣,中國第一個以漢闕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博物館,也是一個以數(shù)字化虛擬表現(xiàn)為主要展示手段的高科技文化博物館,游客可以通過數(shù)字虛擬化真切感受到距今2000年的歷史文化。
渠縣漢闕文化博物館被評為“四川省第三批數(shù)字鄉(xiāng)村建設典型案例”,成為“達州市巴文化傳習基地”“渠縣法紀教育(廉潔文化)基地”。今年5月1日開館以來,已接待100余個市級、縣級部門團體參觀,免費接待游客達10萬人。
在眉山三蘇祠博物館,館方聯(lián)動29家研究機構推出三蘇文化大數(shù)據(jù)庫,海量與三蘇相關的文獻數(shù)據(jù),隨時隨地滿足巴蜀文化研究者與愛好者查閱,實現(xiàn)博物館服務“永不關門”。
創(chuàng)多元場景:把自信樹起來
“看川劇”“看熊貓”“吃火鍋”“喝蓋碗茶”……這是外地游客到成都游玩必做的幾件事。
前不久,來自英國的旅行商伯爾頓在成都人民公園鶴鳴茶館品茶時表示,“成都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我希望能把這份屬于成都的記憶分享給更多的英國朋友。”
鶴鳴茶館,不僅是當?shù)厝讼矚g喝茶的地方,也是國外游客來成都的打卡之地——泡上一碗蓋碗茶,體驗四川休閑茶文化,感受這座城市的包容與自信。
近年來,四川成功舉辦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等一大批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提升國際傳播效能,讓世界更好了解四川,也讓四川更好走向世界。
文化來源于生活,創(chuàng)新生活場景讓文化更有魅力。兩千多年前,都江堰通過改善水道用于生產,不僅造就了“天府之國”的佳話,更讓古蜀文明豐富多彩。如今,一個個極富四川特色文化的生活場景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尤其是四川近年來不斷塑造和創(chuàng)新出的熊貓文化符號,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今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北京文化論壇在京舉行。3天時間里,永久落戶四川的國家級國際傳播最高獎“金熊貓獎”和四川的文化項目成果頻頻亮相。
法國當?shù)貢r間10月21日,2024法國戛納秋季電視節(jié)(MIPCOM)上,金熊貓獎亮相中國聯(lián)合展臺。“中國的大熊貓,世界的‘金熊貓’。”論壇上,金熊貓獎執(zhí)委會辦公室主任高中偉向世界影視同行介紹金熊貓這一國際影視圈里的“新星”,并發(fā)出熱情邀請。
今年以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已組織來自法國、西班牙、美國、俄羅斯等10余個境外旅行商和媒體來川推動文明互鑒、實現(xiàn)互利共贏。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旅行社組織接待入境游客24.5萬人次,同比增長567.6%;成都國慶假期接待境外游客14722人次,同比增長126.6%。
一個個“新”故事、“新”場景,既是四川賡續(xù)中華文脈、推動文化繁榮的真實寫照,也是四川進一步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生動注腳。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